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,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以“粮食”为名、以“匠心”为核,持续为粮食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成为服务“国之大者”的职教典范。这座全国唯一以“粮食”直接命名的高职院校,以产教融合为路径,以服务全产业链为使命,为筑牢大国粮仓贡献职教力量。
传承历史使命,扛稳粮安重任
20世纪中叶,郑州、南京、武汉三大粮院曾撑起我国粮食高等教育的脊梁。随着时代变迁,“粮食”标签逐渐淡出高校体系,行业人才培养一度面临断层危机。在此背景下,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自1964年建校以来,历经合肥粮食学校、安徽商贸工程技师学院等阶段,始终坚守“粮安天下”初心,于2012年正式更名,成为全国粮食职业教育的“独苗”。
这一坚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。近年来,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”,《“十四五”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强化粮食全产业链科技支撑。学院紧扣政策导向,开设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、粮油储运与质量安全等11个特色专业,构建覆盖粮食仓储、加工、质检、智能装备等全链条的专业群,为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。
产教深度融合,锻造大国工匠
学院深谙“粮食安全离不开产业支撑”,与中储粮、中粮集团、益海嘉里等200余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生态圈,打造订单班、现代学徒制等协同育人模式。依托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行业资源,学院建成121个现代化实训室,年均为行业输送千余名“即插即用”技能人才,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。
这一实践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。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提出“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”,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亦强调“强化工学结合、育训并举”。学院通过“校中企”“企中校”模式,将课堂延伸到粮库车间、加工一线,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“一粒粮到万家餐”的匠心。
多维实力筑基,赋能产业升级
学院以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为核心竞争力,聘请中科大、南京农大等高校专家及龙头企业技术骨干,组建500余人的教学团队。同时,作为国家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,学院年均开展技能鉴定超千人次,助力行业职工技能提升。
在“藏粮于技”战略引领下,学院聚焦智慧粮库、绿色储粮等前沿领域,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其机电工程系、信息技术系与京东方、奇瑞等企业合作研发粮机装备,为“科技增粮”注入创新动能。
从“三大粮院”的兴衰到安徽粮院的崛起,折射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兴邦的深刻关联。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以“五系协同”育人才,以“产教融合”促发展,不仅守护着一所学校的初心,更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职教力量。面向未来,这座“粮食人才摇篮”将继续以匠心铸匠才,为端牢“中国饭碗”书写新时代答卷。